菌中皇后——竹荪

2022年5月14日 作者 superdingdinggou

  第一次听到“竹荪”的名字,是去朋友那儿做客,觉得“竹荪”这个名字很陌生。朋友告诉我,他也是听同事说“竹荪”能消除疲劳,就到市场买了些菌干。按照菜谱上的做法“依样画葫芦”,将竹荪和老母鸡炖在一起,品尝品尝。

  一只青花大瓷碗,摆在桌子正中,盖子一边的小孔,冒着香喷喷的热气,在大瓷碗周围,摆放着7-8个小一些花边白瓷碗,众星拱月一般。朋友招呼我们入座,都是些老熟人。入座后,朋友揭开大瓷碗盖,在老母鸡周围漂浮着很多淡黄色条状像“丝瓜瓤”的东西,这大概就是朋友说的竹荪了。看那模样,并不吸睛,真能解除疲劳?朋友催促大家动筷开吃,我夹了“丝瓜瓤”接连咬了几口,细嚼慢咽,感觉润滑绵软,从鸡汤的浓香中,透出缕缕的清香,慢慢渗人肝脾,令人神清气爽,这东西有点明堂。一顿饭,我和别人不同,不吃老母鸡,净捡那丝瓜瓤似的竹荪。

  饭桌上谈论最多的自然是那不起眼的竹荪,大家都没见过竹荪的真面目,今天吃的竹荪,是被掐去了头尾的瓤子,味道一般般,远不及老母鸡的浓香,朋友一脸的无奈,他也没见过新鲜竹荪的长相,只知道竹荪是生长的竹林中,有消除疲劳的功效,别的就不得而知了。饭后,东拉西扯了一些闲话,就各自散了。但竹荪则像迷一样留在了心里。若干年的一次偶然,让我亲历了竹荪的生长过程,颠覆了过往对它的印象,它,很美很美,美得让人眼睛放光,我们都亲昵地叫它“美女菌”。

  夏日,我们一行五人(四姨妹两口子、剑萍和我、自然少不了老妈)来到四姨妹夫的母亲(我们都叫“亲妈”)在湖北咸丰县城的家。亲妈的家不太宽敞,我们就在附近租了几间房子。虽然周围环境不太理想,但还差强人意。县城因受地理条件限制,只能沿河面、河道延伸,把它定义为河面城市倒也恰如其分,风景也还不错,绿水青山,植被葱茏,算得上“山川秀丽”。

  走南闯北,见过名山大川,体验过人世冷暖,领略过人间百态,所以环境再艰苦,也要想法子适应。我们或者涉水爬山,去寻觅山珍美味;或者歌乐山公园放歌、舞剑|、习刀、操棍、练太极;或者走线飞针,指点《清明上河图》;或者登临高峰之巅,一览群峰风采……滋润了生活,丰满了岁月,充实了阅历,升华了人生。

  数月后的一天,我们一行六人(亲妈陪同)乘车来到离县城十余公里的忠保乡板桥村亲妈的老家,帮四姨妹夫的哥嫂干农活,这里的风景优美,层峦叠嶂,路转峰回,青山披绿翠,碧水泛涟漪,鸭鹅浮清溪,雀鸟鸣山林,山花浪漫处,时闻鸡犬声。真的是——

鸟鸣青山寂静清幽忘来处,
碧溪操琴激扬心扉漾佳居。

  亲妈的老家背靠青山,面对一条小河,一道人工水渠从房屋基脚下流过,渠水清幽,冬暖夏冷,水渠和小河之间是大片水田,过小河至对面的山脚,也是大片的水田和平地。我们干农活就是过河去玉米地里,收挖土豆(又叫马铃薯和洋芋),天气闷热,玉米又长得有人高,在里面劳动又闷又热,汗流浃背。确实很辛苦,好在人多,用了两天半时间,挖完了土豆,又去给玉米杆拢土。第四天,为红薯苗松土培土。农活做完就放牛放羊打猪草。

  一天上午,剑萍和我打了猪草回来,去老房子后面的猪圈看大哥大嫂(跟着四姨妹夫叫吧)养的猪,返回时见一老人坐在老房子门口,旁边的簸箕里并排排列着十多条去掉头尾的纯白网状物品,与在朋友家所吃的所谓竹荪极其相似,只不过那是泡发的,没有这般新鲜和富有光泽,如果不去挪动,只会认为这是烧制的白瓷。我忙问老人是何物,老人说这是竹荪。还指着房子左右两边的小竹林告诉我们,那里就有,背后的山上的竹林也有,老人还毫无保留地说,这竹荪要早早的去捡拾,晚了,就开败了。听完老人的话,剑萍和我都很激动。商定明天起早一点,去捡拾让我们长期魂牵梦萦的竹荪,以解其在心中之谜。

  可能是疲倦的原因还是起晚了,等我们来到老房子左边的竹林里,只见地面上散落着深绿色近似黑色的圆状硬壳物,却未见到竹荪;老房子右边的那片竹林也是如此。心有不甘,下午我和剑萍又来到左边那块竹林,见地面和土壁上,有圆形、不规则圆形呈深绿色带白斑的球状物品,与早上见到的硬壳极为相似,猜想很可能是竹荪的菌球,便将它们一个个从土里抠出来带回去,在屋外墙角跟铺上一层五六厘米厚的泥土,将菌球一个个埋进去,露出一小部分,撒上水,希望竹荪能破“茧”而出……黑夜来临,我将手机闹铃设定在凌晨5点,心想这次绝不能错过了。一定要赶在老人的前面抢到美女菌。

  我从梦中惊醒,已是凌晨4点半,心里想着那竹荪,没了睡意,穿好衣服,拿着手电,来到竹林。好家伙!地面上矗立着几根头戴黑帽,身穿白色网裙的竹荪,无暇欣赏,一鼓作气将地面上和土壁上的竹荪全部拔出放进竹篮,朝另外一块竹林快步走去,待将右边的竹林里的竹荪捡完,天边已现鱼肚白,顾不得喘息,便马不停蹄的向山上竹林走去。“竹荪不负有心人”在这里又捡了十几根,回到住处,天已大亮。我将20多跟竹荪摘去菌帽,依高矮次序排列在水泥地板上,要将它们晒干。如此3-4天,等我做完这一切,太阳刚好从屋后的山尖上露出了红红的圆脸,家人们也从睡梦中醒来了。看见老人坐在老屋前抽旱烟,他的面前没有一条竹荪,也许他很诧异,竹荪哪里去了?老人只好一步一步的走下老屋,去菜地里刨土……后来的一连几天,每天都比老头起的早,只要美女菌一出,全部拿掉,一个不剩……晒得了一簸箕!

  傍晚时分,我又去墙角边看那些竹荪菌球的状况,发现好几个菌球已经裂开一缝隙——那是竹荪要破“茧”而出的前兆。我三步并作两步回到住处,拿起摄像机顺带一条矮板凳,要将竹荪的生长过程永久的保留在影像里。大概10分钟左右,我打开摄像机,镜头中7-8个大点的菌球上的裂缝,越来越大,接着,带尖的深绿色菌帽挤开裂缝,慢慢伸出,停顿几秒后,雪白色的圆柱状菌柄的顶端与菌帽连接处,有一圈细致洁白的网状裙,随着冉冉上升的菌体,从菌盖向下徐徐铺开,洁白无瑕的菌柄稳稳的挺立在深绿间有暗红圆斑的蛋形菌托里。洁白晶莹、亭亭玉立、长相俏丽的竹荪实在太美了,就像一个穿着白色飘逸纱裙的俏丽姑娘,是那样超然尘世的清纯,我们都叫它“美女菌”。

  后从资料中得知,竹荪又叫竹笙、竹参。长裙竹荪是寄宿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含有丰富多种的氨基酸,维生素和无机盐,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降血脂、血压、减肥和排毒养颜的功效,因此又被叫做“竹荪仙子、雪裙仙子、长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如此多的美好名字,都不如“美女菌”实在,贴切。

  很多记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美女菌却在记忆中永存。

  竹荪生长在竹林中,为何西双版纳大片大片的竹林,却见不到“竹荪”那美丽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