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越天门山
天门山在湖南张家界,十多年前的国庆节来过张家界,人山人海,根本没法看风景。只是在袁家界看了些奇奇怪怪的山。在哈利路亚山照了几张相,便匆匆返回,只是远远的看了一眼天门洞,而没有登临。匆匆乘火车逃离这个人头涌动的地方,留下一半的遗憾。
每每看到关于天门山的消息,都很留意。第一次来张家界的时候说,等人不多了的时候再来。谁知,实现人不多的时候,竟是在十二年后的2022年,人们躲在家里的时候,我们从云南辗转广州,又来到张家界,专门来看天门山。这个号称为中华第一仙山的天门山,创造过许多世界之最。
中国古人在这里凿了上天的大梯子,中国今人创造了世界上最长的索道,和电扶梯,玻璃栈道,云天渡。修建了难度最高的登天公路,99道拐……
俄罗斯鸟遭遇中国洞,1999年,俄罗斯飞行表演队驾驶苏-26、雅克-52、苏-27战机,穿越天门洞。
美国佬则漂移99道拐的盘山公路……
中外在天门山演绎了很多神话。
天门山,天门洞就是神话,《天门洞》是世界最高海拔的天然溶洞。公元263年,即三国吴永安6年,嵩梁山千米峭壁轰然洞开,玄朗如门, 形成了一个高131.5米、宽57米、厚60米的山洞。成为天下罕见的奇观。嵩梁山因此改为“天门山”,“身价”也随之骤然上升。故后人有诗云:“天门洞开云气通,江东峩眉皆下风”。
远观,天门洞, 南北对开,像立在山间的一面“镜子”。这面照妖镜“拔地依天,态势崔嵬”。又像一扇“通天的门户”!·古往今来,这一胜景被认为是中华的“祥瑞之兆”。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隐贤逸士、高僧老道、文人墨客、乃至百姓等,都来朝拜。形成了天门山厚重的“天文化”、“神文化”。
无论是风调雨顺还是遭遇灾害,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会敬天敬地敬鬼神。祈求天神护佑。至此,演绎出些神话。
天门山洞是一个神洞:洞中有一个门神,它每隔几年吐大水,平时会吐祥云瑞气,人们对此有不解之意,这么小一个洞,水从何处来。洞的上、下不过130多米高,左右开宽不过30米又处在1500米的山巅,哪来这么多的水。哪一定里面有神仙。
天门山洞是一个仙洞:这个山洞是活的,它在不停地转动,只要这个洞口子对着哪个方向,这个方向就兴旺发达,正对的方向、这个地方就会财源滚滚。
当年的“天门洞”离“地”还有一段距离,人们“上天”仍有困难。于是“众人合力泰山平”,人们齐心协力修通上山的路,就有了直通天门的“上天梯”!
清代俞老先生有诗赞曰:“莫谓山高空仰止,此中真有上天梯”!我国著名画家、书法家欧阳中石,也题写了“上天梯”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人们到达《天门洞》的下方,便可看见墙上的两句诗和题字。
凡人登天门山很困难,今人想了个办法,用现代化的手段,架设了一座长达七公里的索道,我们就是乘着这个索道登山的,索道长7454米,高差1279米,运行速度每秒6米,单向运量每小时达1200人,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观光索道。
我们坐上索道的玻璃娇箱中,穿越在城市上空,向茫茫的大山爬高。隔着玻璃向下眺望,张家界全城尽收眼底。看到了陌生的街道、来往的汽车,火车等,以及我们下榻的锦江之星,吃饭的快餐店,飘飘然,树木,闲花野草,一一在我们的脚下掠过。
天气格外的好,有云雾缠在山腰,我们在索道上看见了洞开的天门洞,惊呼起来。这时,有一阵云雾飘来,遮住了天门洞,向下望,万丈深渊,望得头晕脚打颤!哦,升仙的路真是难走,我们在仙境中也不得安逸,一会儿看着轿厢像是要撞山,一会儿又见着些怪石怪树,粉的樱花,白的腊梅,开在无人的山野间,独自芬芳。
这时,一股云雾飘来,我们跌进了云中,四周白茫茫,一样都看不见,只是直呼:“仙山仙山,我们上天了”。
当我们走出索道时,更是云山云海,除了云,还是云。除了雾,还是雾……也好,看不见峭壁悬崖,省得双腿打颤。
首先,选择了西线走栈道,有木板铺的,也有玻璃铺的,战战兢兢走了一回,扮了个剪径的山贼,学了个僵尸跳,好笑一回。平民百姓,做不了神,只能做贼,做鬼……大笑几声!
回峰路转,爬高上低,见着些洪洞树,据说是国宝,开花时,像飞翔的鸽子,开了一回眼界。山中有亭子,长廊,坐在上面喝些水,吃点点心,补充点能量,便往前走,虽然云雾缭绕,但你的感觉却是很仙,雾里看花,半真半假,云蒸霞蔚的木栈道像天上的桥,其实就是天上的桥!桥上孤零零的走着几个人,所有的风景都只有我们几个人看见,几十步后,你就看不见人影,山景半隐半现,近距离观望,是些怪石,远距离不见真容。山顶还有好些景点,都隐藏在云雾中,山顶有巨石,不知道叫什么东东?
为了赶着去见天门洞,折返至穿洞扶梯处,我们要穿天门山了。天门山的穿山扶梯全程在山体隧道中运行,第一段电动扶梯从山顶直达从天门洞,游客穿越天门洞后,第二段电动扶梯从天门洞到天门广场。整个扶梯共12段,扶梯运行总长度为897米,提升高度340米,总跨度为692米。
扶梯止步,我们走了出来,走进一个隧道,顶上有玻璃遮挡,可能是怕落石,隧道内几乎没有光亮,走是走到洞内,但我以为是一个人工洞。只觉得这石壁不平整,洞顶下还滴着水,到了一个岔道处,看见一个像瀑布的水,打在池塘中。哗哗作响,地面上已有些积水。就没有拐进岔道。再往前走,看见一个下行电梯售票处,售票处旁人为摆放两只铜麒麟,不仔细看不容易发现它。旁边是一条很抖的石阶向下展开,石梯间有些钢管扶栏,我们选择了徒步下山。我一直想着,快步下山可以很好的看见天门洞,殊不知刚才我走过的黑隧道,就是天门洞。人工痕迹遮盖了洞顶的真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连下999道仙梯,到底时,脚已不能挪动。双腿软了,一屁股坐在石阶上,喘粗气,问:“洞呢?洞在何方?”看见旁边所立的石碑“天门圣境”,方知道我早就走过了天门洞,我脚下的台阶就是天梯,气个半死……
悻悻的走在天门广场上,回头时时盯着天梯上的天门洞,看着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上天梯”三字及清代俞良模“莫谓山高空仰止,此中真有上天梯”的诗句。望山兴叹……
不甘心的我,又跑过去上天梯的售票处的,问询可否乘电梯登山,回答疫情停运,只有下线,没有上线。我们只能在广场上转悠,看周围的山,天门洞被白气笼罩,“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会儿露出一点点,一会儿又露出一半,就是不给见真容。后来摸出了规律,只要洞门它吐出仙气,洞门就会露出一半。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它终于露出了大门,真仙。洞门的大门,仙气环绕,同方向的石壁上,居然还有一个小天门,大小天门辉映成趣。天门开,天门开,金银财宝滚下来,让我们彻底的欢喜了一场……
沿着栈道往索道下站走,看见了绝佳的风景,那就是上天梯的汽车路,这条公路要经过99道弯,弯度最大达到180度,甚至有些地方路就修建在悬崖峭壁上,是一条非常惊险的盘山公路。在天门山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条堪称奇迹的盘山公路。可惜,公路上空无一车。这个盘山公路也是翼装飞行爱好者的经典跳点。可惜,今日无一飞行者。
我们来到天门洞快线索道,乘索道下山,又飞越了一回天门山,不过是走下坡路。这个索道缆车容量比较大,每个缆车可坐20多人。我们乘这个快线索道下到山下,然后乘景区的环保车回到市区,结束天门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