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骑着马儿上长城

万里长城很长很长,5000公里,从老龙头到嘉峪关,有12个关,长城走过许多段,看见过土的,残破的,砖砌的,悬崖式的,都很巍峨,难以攀登。我们却以另一种形式,登上过长城。

我们从清东陵回到蓟县,蓟县有著名的长城黄崖关。

黄崖关长城,在蓟县城北二十八公里的崇山峻岭中。历史资料记载,最初的黄崖关长城,建于历史上的北齐天保年间,而大规模营建是在明朝初年。那个时候,朱明王朝取代了元朝,蒙元势力退回了草原,但他们依旧贼心不死,还妄想南下夺回江山,所以北疆一带形势一直吃紧,战事始终不断发生。

从明成祖朱棣起,为抵御蒙元残余势力的入侵,便开始重修长城。沿长城一线设立了“九边”,也称作“九镇”,约相当于九个大的军区,来保卫国土。 九个边镇是: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延绥、固原、宁夏、甘肃诸镇。

这样一条万里长城,也被人们称作“边墙”。黄崖关段长城就属于蓟州镇,是其中有名的一段,它的作用实际就是防御工事,用来阻挡蒙古骑兵。

介绍中这样说:这段长城,东达河北遵化的马兰峪,西连北京平谷的将军关,全长有四十多公里。墙在山间盘旋,地形极为险要。而黄崖关城扼守着要冲,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沿石阶走上城墙,向西走地势渐高。站在山巅的方形敌楼上,透过狭窄射孔向外观望,九月里长城内外的秋色浓郁,蓝天下边是无垠的荒山野岭。

向东走是先下后上,下行部分是一道水关,泃河水从西北过来,穿五座关洞流淌而去。水关以东城墙再度上升,腾挪于山峦之间,仿佛是一条舞动的巨龙。

这天,黄崖关鲜有游人,只见一道雄关蜿蜒在蓝天下。望着高耸入云的城墙,根本无力爬到城上,见路边有许多的马,走过去问问,原来50元/人,可以骑着马,沿着山间的小道,上长城。从来没有骑过马,跨上马背,觉得自己很威风,但害怕,紧紧的拉着马僵绳,马走过一段小道后,就沿着山爬起来,路根本不是路,陡得马都要立起来……感觉马上就要人仰马翻,好在马儿很乖,驮着我们,嘿呲嘿呲的往上蹬,我心酸起来!马儿太受累了,喘着粗气,爬了很高的山,穿了很密的林,把我们送上了黄崖关顶。这时,我看见了关城,关城上每隔上一段就插一面旗帜,有的旗上绣有“明”字,旗在风中猎猎飘舞,让人想起时代这里曾经是古战场。还有的旗子上绣有“戚”字,原来戚继光与黄崖关长城有关。

戚继光是明代战将,家喻户晓。一般人只知道他抗倭的经历,或许对他守边御敌不太了解。其实戚继光除抗倭之外,修建长城也是功不可没。年当四十岁时(1568年),朝廷委任他为蓟镇总兵,坚守长城,这一守就是十六年之久。从那时开始,戚继光便与长城,与蓟州古城,与黄崖关结了缘。

为巩固边防,戚继光调配士卒,开始艰巨的筑台、修城的工程。从公元1569到1571年,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蓟州防守范围内的长城修筑工程全部完工。这是他继抗倭成功之后,军旅生涯又一突出业绩。

黄崖关段长城的修筑完成,使长城防守力量大大加强。凭靠着坚城有力的屏障,戚继光率兵击退蒙古骑兵的入侵,使这一段边界固若金汤。鞑靼骑士只好望城兴叹,百姓得到数十载的安宁。

今天,当人们爬上黄崖关城,在关城上凭吊古迹时,历史风云穿越而来,让人不由热血沸腾。是一块块青砖,一条条砺石,垒起雄关万里的长城,高山之颠,巍峨长城,挡过多少外敌的刀剑!保了人民一方安平!功盖千秋!

感叹中,骑马下长城……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凶险!什么是马失前蹄!我是闭着眼睛下来的,一个跟斗就会让你死翘翘……

长城是怎样筑起来的,可想而知。血泪成川!白骨成墙……

长城,古道,瘦马,西风——骑马上黄崖关,2016年2月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