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青岛崂山

我们是由上海乘坐长绣轮号海轮,抵达青岛。在海上见惯了波浪,见惯了蔚蓝,又来看青岛,看山。乘坐大巴在一面临山,一面临海的道上奔驰,过"石老人"后,就抵达景区,去登山,

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1127.3米,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云虽高,不如东海崂。” 山光海色,道教名山。

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当你漫步在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边是碧海连天,惊涛拍岸;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你会感到心胸开阔,气舒神爽。因此,古时有人称崂山“神仙之宅,灵异之府。”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这些活动,给崂山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观大多毁坏。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的规模为最大,历史也最悠久。我们进了太清宫, 太清宫全部建筑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组成。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周围有许多的景点和石刻。太清宫里有牡丹,《聊斋志异》中讲过这里的妖仙,我们想着故事的妖仙,进入崂山。

崂山是世界三大优质矿泉水地下水系中心之一。一路的山水好风景,石头是白色的,层层叠叠,有文人骚客在上面贴着好些字,水是绿的,绿的耀眼,有山泉沿着石头缓缓流下,我们过山过水往上走,时而摸摸巨石,时而看看石刻,时而又看看水,看看景,往上走,到龙潭瀑,看它的涓涓细流。

当你漫步在崂山的青石板路上,一边是碧海连天,惊涛拍岸,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你会感到心旷神怡,气舒神爽。崂山东南两面面临大海。崂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名泉胜水是崂山的一大特色。山泉清澈见底,甘甜爽口,喝一口多活十年,喝两口多活二十年,喝三口,想火多少年就火多少年了,在这里,为了多活,我们就用矿泉水瓶接着喝了起来。

继续往上,浓浓的雾从海面慢慢飘了过来。雾慢慢飘上山头。爬山上山,雾已经顺山头往下走了。

到达明霞洞之前,只看见山头露出一点点。上到明霞洞,山已经快看不见了。拉个近景,蛮好看的,雾一阵一阵的……

崂山之颠,天清霞耀,空旷无际,朝霞映天,清风徐来,令人神骨皆清。觉得自己得道成仙了。好像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爬山涉水后脱胎换骨了。

终于到达崂山道士穿墙过壁的庙前,一堆人像演电影式的,一个一个的排着队,念念毛道经,做出穿墙的动作,但每个人都不敢用自己的头撞墙,只是故弄玄虚,做做动作,梦想得道成仙。演电影式的,笑笑而已!

崂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崂山自春秋时期就云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之流,明代志书曾载“吴王夫差尝登崂山得灵宝度人经”。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

崂山,也是佛教兴旺的地方,佛教传入崂山地区,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崂山之佛教始于魏晋,盛于隋唐,明代又迭起高潮,清代后期渐衰。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道教的影响还是满深的,现在仍然烟火缭绕,可能是想进世外桃源,登山成仙的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