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影斑驳石桌上,一块餐布,四处滚落的水果,摆上油炸火腿肠和在保温盒里的米饭,四个人围桌一坐,美美的野餐,这是在太子城后一个能眺望桥和水的山坡上的情景。日常生活的美与随性,在光影流动中呼之欲出,这是印象派画作最喜欢描绘的野餐场景。悠闲自在,让人感受到阳光甚好之时,心情也随之雀跃。
野餐最初为王孙贵戚大型狩猎之后填饱肚子的户外宴饮。14世纪末法国菲比斯伯爵所著的《狩猎之书》就详尽地记载了彼时欧洲贵族野餐的细节先由陪侍的仆从搭起桌子铺上台布、摆设餐具,再由专门烹煮野味的厨子大展身手。部分餐点是清晨出发前就备好的,比如火腿和馅饼,席间饮用的酒水都先在山泉里沁着,确保入口清凉消暑。
而现代意义上的野餐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当时还是一种比较正式的皇家社交活动,进行野餐时需要有宽敞的庭院,式样考究的桌椅,同时必须有服务生伺候上菜。英文野餐一词Picnic 是借自法语的Pique -nique ,原指每位参与者应自备食物与酒水茶饮,大家一起分享食物,享受其中的乐趣。但野餐也在贵族和平民之间有了不同的分别:当时的贵族们野餐,都要带上桌椅餐巾,备上骨瓷茶具、水晶酒杯等物件比较讲究排场,如若少了些什么,似乎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野餐;而普通百姓则轻装简行,只是提上个大大的藤制提篮和家人、朋友一起出游,他们所享受的也许才是真正的野之趣吧。
我们在马来半岛侨居期间,学了些半欧不欧的野餐,玩得很high。在马六甲的荷兰红屋前的榕树下,吃过丰盛的野餐,一只猫还来讨要。在芙蓉terminal-1商场的一个角落野餐,吃的是马来很著名的Tata酱料椰桨饭,小鱼炒芹菜,煎蛋红辣椒,看着广告牌,喝着法国的冰山矿泉水,自由散漫。
在老挝琅勃拉邦机场的天台上,叫外卖。吃些半欧不欧的东西,蛋炒饭加鸡肉和酸辣的东西。
在柬埔寨吴哥窟遗迹的神道上,吃西餐。掉落的食物残渣还引来一堆蚂蚁。在吴哥机场,假装是柬埔寨人,3美金就买3盒烤肉饭,机场外吃起来。
在泰国合艾,在世界第三卧佛旁吃野餐,逗泰国黄狗。
在俄罗斯的布市闹市区,吃俄罗斯大串……在海森崴吃水煮蛋,逗鸽子……只是将欧式野餐变种了一下。
中国人有一种“桃源情结”,喜欢将自身隐匿于山野之中,开怀畅饮,或斗酒,斗茶,斗食,斗虫,斗草……“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是文人骚客的一种常态,因为对自然有种莫名的热爱,野外郊游,野餐,野饮便成为一种时尚。
魏晋时最著名的郊游名士便是竹林七贤”,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而有“中国山水上诗第一人”之称的谢灵运在《南史·谢灵运传》也曾记载“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数十重,莫不备尽登蹑,常着木屐,止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可见当时郊游登山的他也有一套特殊的装备。到了唐代,从皇帝到臣僚都喜欢郊游,皇帝每年都会带着后妃、朝臣游梨园,到渭水边游览祭祀,夏天游葡萄园,秋天则登大雁塔。北宋欧阳修在《阮郎归》中也如此描写春游时的场景:“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野游离不开食物,不论是徒步还是登山,身体对食物能量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平常,所以现代人更重视食品的丰富,“因为野于饮食也就是吃在野外,在户外吃什么?随意嚼点饼干、巧克力啃点面包显然已经不足以补充能量,如果是野营,野外的夜晚寒冷,对身体的热量消耗也很大,热食便是最好的选择,携带一些轻便的炊具和餐具出游最佳。古时的陆地野游由来已久,他们会随带炊具和餐具,古人想出一种方法。用专供野餐使用的提盒和提炉来代替。随意捡几块石头,几根柴火,就可以搭成锅灶野炊。当然也有更高级一点的,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就有提到溪山逸游用的就是这种类似于一支小厨的提盒,里面放了几个杯筷酒壶,上面分几个小格有的格是六碟,有的格是四碟,然后可以放置一些果肴酒菜。而提炉则是分上下两格,上层装炭备用,下层放一个锅炉,可以煮热茶,也可以暖凉酒,旁边还有一锅,则可以煮一些粥饭很是方便,所以有了这种提盒和提炉,古人便可以邀朋宴友共享野外饮食之趣了。
我们也是附庸风雅之人,春夏秋冬都喜欢在外野餐,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野餐正好。
在老家云南,喜欢在勐邦天鹅湖畔野餐,在曼洪瀑布旁露营,支上几顶帐篷,几个人可以在帐篷内席地而坐,下雨时可以避雨,太阳大时可以遮阳,还可以在里面放上被褥,午休或者夜宿。防虫又防蚊!还有专业的烤炉,烧烤,腌制好的牛肉猪肉,在勐邦天鹅湖中放下些鱼笼虾笼,捉些鱼儿虾儿,烧烤慢炖,燃一夜的篝火,烧烤带来的包子,也怪!野外的包子是那样的美味,山下两下,一大袋包子就不见踪影。
在学车途中的山道上,我开着我家的小夏利,开累了,就找一个阴凉处,铺开硬纸壳,扯出一张席子,将糯米饭,猪肉干,酸菜,纳蜜汁,水果,一股脑的放在上面。这时阳光正好,远处有风,寻着食物的味道吹了过来,叶子“扑簌簌”的落在身上,一下子就觉得秋天来了,一下子又觉得美好来了。秋意正浓,野餐正好,野是风光,野是风趣,野是豪爽,野是自由。餐是主题,可以中化欧化,可以复杂,可以简单,可以高档,可以朴素。野餐带来的不仅是视觉味觉的盛宴,更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其乐无穷。
此后,我的野餐层次丰富起来。野餐时,会带些碗筷,带些自熟饭,带些火腿月饼,蛋黄月饼,酸菜,咸菜,乳腐什么的,找个合适的地点,美餐起来。于是,有了张掖马蹄寺野餐,平沙大峡谷野餐,颐和园野餐,香山野餐,天安门日式野餐。更夸张的是,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青山的悬崖上野餐,各种食物,应有尽有。引来路人驻足观看,看我们吃什么?正好头上有野果,路人便去摘野果,参加野餐队伍,一树的果实便不在了。
野餐不能没有齐全的装备,如果欠缺,肯定为一场高规格的野餐减分不少,所以野餐装备一定要好。我的装备是帐篷,简易帆布桌凳,餐布,餐篮,餐具……火炉,吊锅,压缩天然气,固体酒精,防水火柴,放大镜,防虫防蚊帐,席子,一定的交通工具。这样,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当然,你的车具备房车的功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