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哈尔滨

2020年7月16日 0 作者 superdingdinggou

  出了丹东,一路向北奔去,打卡哈尔滨,在哈尔滨火车站出站。很早,大约早上4点左右,夜幕下的哈尔滨,笼罩在一片黑暗中,走过火车站的地下通道,地下通道异常的潮湿和破败,天花板上斑斑驳驳有些墙漆已经剥落,唉!哈尔滨车站算得上全国最破的火车站,在车站的一个小街上,找到了一个宾馆下榻。

   睡了一小觉后,起来后往松花江边去,想去太阳岛,坐公交,到了松花江边,眼前豁然开朗,松花江是一条大江,水很清,江边的斯大林大街很特别,多是些俄式建筑,眼跳江中的太阳岛,那里有一片房屋,尖尖的顶,很像莫斯科红场上的尖顶建筑,一看就不是中国式的青砖碧瓦,夺人眼球。

  沿着松花江往前走,松花江畔已辟为公园,叫斯大林公园,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叫这样的名字,只是仔细地搜寻着公园的说明,得知哈尔滨曾经被俄占领,所以叫斯大林公园。

  斯大林公园已成为松花江畔避暑游览地,在哈尔滨市道里区,与太阳岛隔江相望。建于1953年,原名”江畔公园”,后为了纪念哈尔滨人民战胜两次特大洪水,还建了个防洪纪念塔。公园全长1750米,顺堤傍水建成带状形,是开放式的公园,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 公园以防洪纪念塔为中心,仿造俄罗斯古典式建筑风格,公园有“五色草花坛”,绿地之间有“天鹅展翅”、“三少年”、“起步”、“跳水”、“舞剑”等十六组艺术雕塑。有许多大妈在公园里跳舞,但跳的是新疆舞。

  仔细的参观了防洪塔之后,我们乘船横渡过松花江,到达太阳岛,太阳岛在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总面积为88平方公里,其面积为38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面积为50平方公里。太阳岛是一处由冰雪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构成的多功能风景区,也是国内的沿江生态区。

  太阳岛掩映在一片绿海中,长成的大树遮天蔽日,树下的绿草花木,郁郁葱葱,一派繁荣,我们选择性的去了俄罗斯风情园,还领了俄罗斯风情园的“护照”,一站一站的打卡去,整个小镇由27座具有俄罗斯风情的别墅和民宅构成。小镇掩映在花卉、绿树丛中,错落有至,各具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建筑风貌。原来小镇是俄罗斯远东殖民者的聚集区,所以保留的风格是俄式,一进园,见俄罗斯的老太太在用老式缝纫机缝纫,面包店售卖着“大列巴”,原来“大列巴”是些无色无味的干面包,买了一个,很大,吃也吃不完,难以下咽,还有售卖俄罗斯糖果的,矮矮的木屋栽着些花草,有篱笆围着,还有几只大白鹅,在篱笆内转悠,有俄罗斯的少女走来走去,那边还上演着俄罗斯的音乐,有许多小伙子在里面跳舞……

  园区内的小木屋各种特色,院外还摆着一些普京套娃,表情很夸张,还塑有些胖墩墩的小精灵,小白兔……有一个木头雕刻的火车,摆在那里,走进去照照相,觉得好像是进了童话世界,在一个民宅前,房间的女主人很热情的邀我们去参观,还和我们合影留念,有一位俄罗斯少女也主动上来与儿子合影……

  这个风情园很特别,很纯粹,在国内很少见。出了风情园,我们便去东北抗联纪念园了,“东北抗联纪念园”位于太阳岛风景区,占地面积3.6公顷,以抗联战士组雕、湖水和绿草为核心景区,表现内容区别于以往庄严肃穆的纪念模式,基调以起伏的地形,参天的大树,蜿蜒的流水,寓示着白山黑水间的抗日战场。在蓝天映照下的主题雕塑、抗联营地、巨石构成了一幅抗联战斗生活的历史画面。老妈见到这些革命的先驱,很激动。抚摸着石雕的战马,久久不肯离去。我们为她照了一组相,依依不舍的走下山来,乘船回返斯大林公园。

  回到斯大林公园后,又看了一回防洪纪念塔,遭遇瓢泼大雨,躲进广场前的一个商店,很搞笑,商店里基本上是躲雨的人,卖的东西是泰国东西,门口站着的木雕人,居然是西双版纳最常见的泰式木雕,还有云南的图腾柱。西南的图腾与东北的豪放在此碰撞……

  第二天,游览了虎林园,看老虎,喂老虎,见了东北虎的庐山真面目……

  第三天,乘车游览哈尔滨市区,偶然遇见了索菲亚大教堂,立马下车,参观索菲亚大教堂,圣·索菲亚教堂坐落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索菲亚广场,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是一座典型的拜占庭式东正教教堂,设计者为俄国建筑设计师科亚西科夫。整座教为庭式建筑,中央一座主体建筑有个标准的大穹窿,红碑结构,巍峨宽敞。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 教堂平面设计为东西向拉丁十字,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上冠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蓬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错落有致。四个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入。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响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

  在索菲亚教堂附近,吃了一份俄餐,又乘坐公交车一路浏览着哈尔滨的街景,回到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