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南京,心情是沉重的,先是瞻仰了孙中山的中山陵,想着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想着未收复的台湾,心中五味杂陈。又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了些展出,想着一些问题,国弱便会挨打,我们得努力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陵寝面积8万余平方米,于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
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中山陵建筑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我记得的是,满地的骸骨,触目惊心。原来,这里是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后来,多次看关于大屠杀的电影和《金陵十三钗》,我对南京大屠杀有了新的认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南京大屠杀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