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饼

这里指的乳饼是专指建水地区用新鲜山羊奶做的乳饼。这个乳饼味道鲜美,可以生吃,蒸吃,油炸吃。只要吃过,一辈子你都难以忘怀。

见过在建水放山羊的,这些羊是小尾巴羊,一般放百十只,满山偏野找各种杂草和树叶吃,圈养。母羊下小羊后,把小羊卖掉,专挤母羊的奶,即刻做成奶酪,我们叫它乳饼。

这个奶不是酸奶,它是不发酵的,而是专门去除羊奶中的水分,压制而成后,冷藏。头一天挤奶,第二天就要做成售卖,我所见到的做法是,将鲜奶挤在盆中,加以昨天压缩鲜奶剩下的水,将这些水和鲜奶搅拌,不时就会变成奶花,凝聚成豆腐一样的东西,将这些像豆腐的奶放在纱布中挤压,用布包裹起来,用石头压它,让水和乳花分离,最后就得到一个乳饼,滤下的奶水,又留做第二天使用。所以口感非常的鲜甜,颜色的纯白色的,营养丰富。

走遍大江南北,云南有羊的地方也有这种东西,但不如建水的鲜美,建水的乳饼数西庄的好。其他的地方的,会参杂些东西,味道稍逊。

北方不见这种东西,荷兰有奶酪,但是是藏在山洞中发酵的,失去羊乳的鲜甜。

建水的乳饼是何时来的,无法考证。乳饼只要离开建水,无论你是用冰冻起来的也好,真空包装也好,都没有本地的鲜甜,还会有酸味。

乳饼真神奇……它就像橘子类的东西,离开了本土,就会变作橙子,砂糖橘,柚子,柠檬之类的东西。

现在城市不准养鸡了,也不准养羊了,害怕这种羊乳会消失,写下来,记住这个家乡的特产和味道……

查找资料后,找不大乳饼的起源,不过可以大概有两个线索。
1、云南只有滇西北大理白族和滇东南彝族撒尼人有制作乳饼的工艺。
2、撒尼人的长篇叙事里记载他们来自大理。这个传说在史料中能找到对映。 成书于唐朝中期的《蛮书》 记载了南诏攻打洱海周围的河蛮后强行将河蛮迁至今昆明附近(离路南不远)。河蛮是公认的白族先民之一。所以今天撒尼人制作的乳饼和白族人制作的乳饼很可能是同一起源。因此,乳饼出现的时间不会晚于9世纪。
3、路南乳饼是云南彝族的传统食品。其中以路南彝族自治县的乳饼最为正宗。乳饼长约25~30厘米,宽10~12厘米,呈斜长扇形,两扇叠套在一起,称为“一对”。相传彝族牧人长期赶着羊群到水草丰盛的地方去放牧,由于远离村镇,每天都要把吃不完的雪白羊奶倒掉。一位年轻聪明的牧人,眼看琼浆玉液般的羊奶倾倒于地,心中十分惋惜,后来,他从邻居制作豆腐中得到启示,经过反复实践,创制出用酸浆点羊奶制作乳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