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失传绝技
伪作楠木棺术
楚、夏之地有楠木,生长于深山穷谷之中,每株楠木的年岁无人可知,难测百年千年之龄。如果此树被大风拔起,横卧在沙土中,竟然千年不朽。楠木色紫,味道香,用牙去咬则软,用刀去削则卷。当地老百姓得到楠木后,都截木为棺,入土后水不能啮,蚁不能穴,每具棺值价千金。但尽管价高,仍然是可遇而不可求。有木商为了渔利,以绝技伪作。掘地作池,将煮过的柳松泡在池中,使其变色,可与楠木无异。若是色纹气味也相同,价值也可逾千金。但是,这种假楠木棺材入了土,不下十年,即与炭一样腐朽了。
识宝之虫
从西域来的商人,大多能识宝,靠的不是学问,而是识宝之虫“鳖宝”。徐星伯的仆人李保儿,曾经跟随广东观察朱尔赓额到伊犁去,在那里结识了西域商贾,知道了他们识宝的绝技。其实,其技也也不甚难:遇得鳖宝,与它相约,伴随十年或八年。鳖宝大如黄豆,喜欢饮血,也会与人相约,每日食血若干厘,不超过一分,两相约定,主人即以小刀划破手臂将虫纳于臂中,如此便能亮眼识宝了。到了限定的日期,鳖宝便破臂而出,不辞而去。由此看来,西域那些身怀识宝绝技的人,并非是天生的异人,也并非别有幻术,实在是依仗于区区一只小虫而已。
制赝画绝技
乾隆间,苏州王月轩用四百两金从平湖高氏家购得一幅名画,此画即高房山的“春云晓霭图”立轴。有一个姓张的裱画工,用白金五两买侧理纸半张,裁而为二,以十金委托翟云屏照“春云晓霭图”临摹二幅,又以十金委托郑雪桥摹仿画中颖印,方法是用清水浸透,实贴于漆几面上,等其干后,再浸,再贴,一日二、三次,到三个月而止再用白芨煎水蒙于画上,滋其光润墨痕已入肌里,先裱装一幅,原画的绫边上有“烟客江村”图记,因此取材“江村”题签嵌于内。画裱好后,拿给毕涧飞看,伪称真品,当时毕正卧病不出家门,一见到此画,非常欣赏,赞叹不已,即以八百金购之,等到病愈起床细心审视,才发现是赝品,已悔之莫及了。姓张的裱画工,又按前法将另一幅裱好,携至江西,陈中氶见了也未看出破绽,以五百金购之。现今,此画的真本仍在吴门,无人过问。
辨毒奇术
《癸辛杂识》记载着松雪写的一段话:“杏仁有大毒,必须煮得极熟,以中心无白为度,方可食用。生食则能杀人,凡煮杏仁的汁,猫狗若饮,立死。”还有,宁都魏际瑞写过一首“石山人画莲绝句”的诗,诗后注释:“莲身皆药,惟莲心食之,令人烦杂。”据我所知,此二味都是现今医家所常用的药,而以上两种说法则很少有人知道。因而记录在此。当年,我在吴门时,门下士魏巡检邦鲁通医理,而时时劝我并叫全家莫饮杏酪,毋嚼杏仁,也许是曾见过此说吧。
识竹雌雄
竹与万物一样,也有雌雄之分。《类说》云:“竹有雄雌,雌者多笋”。因此,种竹应当种雌竹。如何辨识竹之雄雌呢?《本草纲目》云:“竹有雄雌,但看根上第一枝,双生者必雌也,乃有笋。”简言之:自根以上第一节发笋者,为雌竹。万物难逃于阴阳,不由人不信。
取沉香术
高窦等州产生结香,闻名天下,而采取生结香的技艺,堪称绝活。山民在深山中寻得香木,弯曲枝杆,以刀乱砍,拼枝经年后,否滞留杆中,方可锯下。运下山,刮去白木,其香结为斑点。称为“熟鸪斑”将香斑取下,取大甲香如昆仑且者,由用酒者蜜敖,香方成。
古帖伪造术
张思聪善于墓古帖,自名“翻身凤凰”,最能以假乱真。唐人萧诚,最拿手的是伪制古帖,曾以自己的伪作让李邕鉴赏,说道:这是王羲之的真迹。”李邕审看良久,欣然道:“是真物也。”萧诚以实相告,李邕这才恍然大悟,再细细去看,说道:无论怎么细看,仍无法辨伪,只是觉得稍欠精神而已。”
吴中有伪造古帖的高手,技艺更是令人骇绝:以竖帘旧粗竹纸,作夹纱拓法,以草烟末香重之,火气逼脆本质,用香和糊,若古帖臭味,全无一毫新状,无论哪位识古帖行家,都无法识破,可见伪造的智巧精彩。
仿宋元古画绝招
使用彩绘法仿造宋元名画,是最难鉴别真伪的,历来被唾充。然仿造之法不可不知,以备鉴别时一一道破机关仿造法如下“凡面色先用一朱,腻粉、方粉、膝黄、槽子十黄、京墨合和衬底,上面仍用底粉薄笼,然后用檀子墨水斡染,面色白者粉入少土黄燕支,不用燕支,则用三朱,红者前色放少土朱,紫堂者粉檀子老青入少燕支,黄老粉一黄入少十朱青,黄者粉入槽子黄老青各一点。
粉薄罩,檀墨斡,以上看颜色清浊加减用,用不可执一。口角燕支淡,如要带笑容,口角两笔略放起。眼中白染,瞳子外两笔,次用烟子点眼。墨打圈,眼梢微起,有折便笑。口唇上燕支蓦鼻色红燕支微笼。面雀斑墨水斡麻檀水渲。髯色黑者依鬓发渲,紫者檀墨间渲,黄红者藤黄檀子渲,头发先用墨染,次用烟子渲,排渲乱渲,当自取用。手指甲先用燕支染,次用粉染根。
凡染妇女面色,燕支粉,衬薄粉笼,淡檀墨斡。凡染法,白纸上先染后却罩粉,然后再染提辍,绢则先衬后背。凡调和服饰器用颜色者,绯红(用银朱、紫花合)、桃红(银朱、燕支合)、肉红(粉为主,入燕支合)、柏枝绿(枝条绿入漆绿合)、柳绿(枝条绿入槐花合)官绿(即柳枝绿)鸭头绿(枝条绿入高漆绿合)、月下白(粉入京墨)、柳黄(粉入三绿标,并少藤黄合)、鹅黄(粉入槐花)、砖褐(粉入烟合)、艾褐(粉入槐花、螺青、土黄、檀子合)鹰背褐(粉入檀子烟墨、土黄合)水獭毡(粉入土黄)、牙笏(好粉一点土黄粉底),皂靴 (用烟墨标)、柘木交椅(粉檀子、土黄、烟墨合)紫袍(三青燕支合)。
宣德炉秘识术
明朝宣德年间,皇上颁诏仿制秦汉以来炉鼎彝器古式,命司礼监会同工部督造,计有千百十件,以供大内及各宫释道之用。
制造宣德炉,质料之美,锻炼之精,都非民间所能办到的。其料历来秘而不宣。有泄秘者曾以配方传世:逻罗风磨生矿洋铜,日本的红铜,加以倭源的白黑水铅,贺兰国的洋锡,至天方的番硇砂,三佛齐的紫,渤泥的紫矿胭脂石,琉球的安澜砂,以及石膏、石绿、朱砂、文蛤、古墨、云南黑白棋子等,皆所以助其色泽之用,经过八炼十炼以至十二炼而成的。颜色有棠梨、熟梨、猪肝三种。
宣德炉的式样有:“商夔龙九子、凤九雏、再蚰龙耳、冲天耳、三足乳、双鱼耳、釜底天鸡、锦边九凤、穿花飞凤、贴耳、环耳、狮首、象首、豹首、角天鸡、马蹄渗金戟耳、桥耳、三足朝冕,四足三元太极、并杂款井口兽面.九箍桶子,如意方式,夔龙梵书·虎面百折冲耳,橘囊官,马蹄大小台几等。以上各种,或大字款,或小字款,或无款,或钟五体,或欧体。
宣德炉的色泽有:正色则有渗金、流金、腊茶、藏经四种,腊茶以水银浸搽入内薰洗为之;藏经以金烁为泥数四涂抹火炙成赤;渗金,流金金银丝片嵌减俱实用赤金、白银若干两,其在上半名覆祥云;下半名涌祥云。若流金单傅本色则有腊茶、藏经口色,又有蜡茶,渗金最佳。又有蟹壳、青森壳色、棠梨色、熟梨色、枣红色、朱砂斑、鸡皮皱。其中藏经、栗壳更有淡者一种,朱砂斑者番朱砂点入名金带石榴炉,鸡皮色迹如鸡皮,拂之实无迹,是因火气久而成。有人说炉旧为覆手,必有青绿色,却也未必。熟梨色嫩黄,猪肝色深紫,三代及秦汉间器,流传世间,岁月浸久,色微黄而润泽者,称为蜡茶色,可知原是古铜器。藏经色黄极亮机,稍似赤金色,是由于质料之美,锻炼之精,故质纯而嫩,晶莹透脱而无一膜之隔,色娇而雅。鲜洁腻润而有油然之光,真足为稀世珍宝。
宣德炉落款有十六字真书的珍品,字为: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也有一个字为款的,这字为“宣”,篆文或圆或方,属于御用诸炉,极其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