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开红似火

木棉花开红似火

2022年5月8日 作者 superdingdinggou

  阳春三月,当北方还是风寒料峭的时候,而南方则已万千杨柳,花团锦簇,春光明媚了。对南方春的描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曾经这样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诗人对水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喜爱和留恋。其实,红似火的景象,不仅仅只是江水泛起的江花,还有跟英雄相关的木棉花。

  木棉花,因它结的果成熟后会炸开,一大团细绒,柔软洁白似棉,故称之为木棉,其花则叫木棉花。它在阳春三月盛开,鲜红靓丽,红红火火,不仅渲染了春色,而且浓郁了春的温暖。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观念里,红色,代表吉利;红红火火,是人们期待的生活,向往的目标,追求的愿望。

  木棉花,又叫攀枝花。在开花时节,一朵朵肥硕火红的花,攀连在枝干上,没有叶片的衬托,却美得使人心花怒放,激情澎湃。大概是花红得极致,红得炽热,红得艳丽,红得吉利,广州市特将它尊为市花;四川省一个市,直接以它命名为攀枝花市,是中国唯一一个以花命名的城市,从侧面映衬了人们对攀枝花的喜爱。

  木棉花,又叫英雄花、吉贝花,跟海南人对它的挚爱有关,这种挚爱或许源于那个悲壮、凄美的传说:以前的海南岛有一个部落领袖,名叫吉贝。他率领黎族百姓,抵御外敌,累建奇功,深得黎族百姓的爱戴,后在一次战斗中,被叛徒出卖,身中数箭,但他威武不屈、屹立不倒,身体化为笔直的树干,鲜血变成了大朵大朵依附在枝干上的火红的花。海南人心中有一种英雄情结,称木棉花为英雄花或吉贝花。木棉花开红似火,确实,几树木棉,就能染红半边天,那成片的木棉花,其壮观的画面一定非常震撼。这壮硕红实的花朵即使在掉落的时候,也保持着鲜红的本色,象沉重的叹息,象不灭的火炬, 象一首首荡气回肠的歌。

  “花开,则远近来视;花落,则老稚拾取,以其可用也。”木棉花的观赏价值不低,一旦开花,不分远近,都有人来观赏。但它的医用价值也不低:清热解毒、健脾祛湿以及去疮疡等热毒,也有很好的疗效。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木棉花“行经络,去热毒”的药用价值。人们爱木棉花,除了它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外,还有将花晒干、煎炒、泡茶或者煮粥等食用价值,这就是木棉花落,老少都来捡拾的原因所在。

  云南是有26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性不尽相同,但充分利用花的价值则如出一辙。例如傣族妇女从小到老,对花都是情有独钟:赶集、做客、串门、走亲、生产劳动、节庆活动甚至做家务,都要在头部左边的发髻上插上一朵、一支或者一串鲜艳夺目的花,真的处处是插花戴朵、花枝招展、鲜花飘香。傣族食花,也是心裁别出、花样繁多:将花捣碎取汁,浸泡糯米,做出各种颜色而味道可口的糯香食品。各民族以花为食,表演的方式各有不同:鲜花宴、长街宴、喜庆宴、鲜花饼、鲜花糖、鲜花茶等等都离开花;糯别花、芭蕉花、炮仗花、紫荆花、百合花、石榴花、木棉花、鸡蛋花、茉莉花、玫瑰花、栀子花、苦刺花、菊花、槐花、荷花……常常在餐桌上出现,花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人们将情感倾注在花里,花提升了人们生活的质量,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内涵。

  三月的广州,日丽风和,南沙客运港前的草坪上,几株高大粗壮的木棉树,正红花盛放,争妍斗艳,那红得似火一样的花朵,映衬得天空更蓝,草地更绿,也使我们心中泛起了涟漪,头脑里勾勒出对木棉花的遐思。清洁工那捆扎在自行车上一大包用塑料袋装着的木棉花似在提示我们:是收获木棉花的时候了,何不参加到捡拾美味的行列?!清洁工推着自行车走了,是载着收获走的,他的头脑里此刻一定在想着木棉花茶或者是木棉花米粥。来到木棉花空旷的草地上,只看到零零落落的几朵花,心里难免懊恼——来迟了。

  微风轻轻地吹来,叫不出名字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似在告诫我们:耐心的等待吧,收获属于心诚的人,微风中时不时会有一朵木棉花掉落草丛中,这样等下去可不行,我捡起草丛中的一节树枝,接连十几次甩向木棉树的花朵,不知是木棉花“认生”,还是不到脱离树枝的时候;或许是不想收敛光泽,想要继续红亮凡尘,任凭“千锤百炼”,依旧“岿然不动”,就是不愿从树枝上下来。我见没有效果,便想其他办法。终于在绿化带里找到一根更长的树枝,拿着它跳起来,从不同方位敲打木棉树枝干,左左右右,“上蹿下跳”,累得直喘粗气,收效甚微。我停止了乱敲烂打的粗鲁行为,心想这红亮天空和大地的木棉花,竟然有如此坚韧的性格,和树干紧密相连的情节。也罢,顺其自然吧!

  接近中午,下午再来吧。那时,落花或许会更多些。下午四时,我走出“蓝色海湾”住地,远远便见木棉树下有人来回走到,弯腰拾花——捷足先登了。那就明早再来吧。清晨,凉风习习,我三步并作两步,赶往那片草地,“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又有人先期光顾了。我调头往回走,心里在想,难道与木棉花没有缘分,但我就不信邪……

  夜十时,“蓝色海湾”小区毕竟是新小区,入住人员并不多,但街道却是灯火通明,车辆络绎不绝。我不急不徐地走向木棉花树,灯光下的草地上一通红一片,心中必有大喜,手脚不停的几个来回,终于将掉落的木棉花收入手提袋中,轻声地哼着歌,返回住处。凌晨四时许,在家人鼾声中,我悄悄地离开住处,又来到木棉树下的那片草地,木棉花似乎很通情理,毫不吝啬的躺了一地,张开的花瓣就似张张笑脸,欢迎我这一大草就来光顾他们的客人……次日,凌晨三点多,我再次来到木棉树下,目光所及全是红色,高兴之中却有几分惆怅:木棉花,以鲜红的颜色,点亮了春天的瑰丽,当和春天吻别时,依然以本色不改的花灵,留在人们永久的记忆深处,留在人们来年的殷切期盼中……

  木棉花红,红得庄严,红得壮丽,红得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