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看大理

自由行·看大理

2021年11月17日 作者 superdingdinggou

  从一个游客的角度看大理,不带任何功利,总是有些简单。

  自由行的好处,比一般的随团旅游能从容些。说走就走,有多天住在大理,走在小巷幽处,漫步名胜古迹;吃些美食;坐在洱海的绿树下,抱着小狗丁丁,静看蓝天白云,在强劲的风中亲近洱海,对大理这块神奇的土地就多了一些理解。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西部,以苍山、洱海和崇圣寺三塔等最为世人瞩目。苍山高大,洱海深远,崇圣寺三塔厚重,都是大理的自然和历史文化焦点,也是不容易看明白的大理深处。

  到大理来,我们也是直奔古城,以此为中心,聆听上关花、苍山雪和洱海月的故事。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叫紫城,为常见的方形城池。古城四周有城墙,每边约1.5公里,总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城墙保存4门,4座门楼体现古风。

  大理明代筑城,600多年间规模和布局比较保守。古城内街道纵横交错,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现存大量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居,还有文庙、杜文秀帅府和城隍庙等古建筑及其重建楼阁,非常经典。

  大理古城西高东底依偎在苍山脚下,早晨的太阳从东边的洱海上空映射过来,还有洱海弥漫的丝丝海云,映着大片白色的白族建筑,静谧于鲜花和翠绿当中,自成图画。

  大理一带,为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4世纪时,白族祖先众多的氏族部落,就在苍山洱海繁衍生息,史称“昆明之属”。

  公元7世纪中叶,洱海地区出现了6个较大的民族部落,史称“六诏”。8世纪30年代,南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统一了洱海地区,先后接受了唐朝委任的“刺史”、“南诏王”和“滇王”等封号;经过多年的不断拓展,最终建立了多民族国家。数百年后,元军攻破大理,在云南建立行省,大理地区才逐渐完成了政令统一。明朝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强化行政管理。清朝鄂尔泰任云贵总督期间,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大理就成了云南的内地。

  1956年11月22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首府设在下关。

  下关地处洱海出口位置,早已是现代化新城。这里山清水秀,日丽风不和。下关的风,是大理著名的“风、花、雪、月”之一。

  其实,真正的大理望不到边,不可能短时间认知其貌。至于理解内涵,非本地甚至本族人能够。当然,俗眼看俗世,在闻名于世的景观之外,聚焦于柴米油盐的细枝末节,也许能走近真正的大理。

  夏天的大理干燥多云,烂漫的三角梅处处娇艳。蝴蝶泉有“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的浪漫。三月街热闹非凡,这个历史悠久的“交流会”就是个巨大的农贸市场,尤以食材食品为最。连铺满街面的石板上都是今年的食香……

  三月街始于唐朝永徽年间,最初由传统的庙会演变而来。街期7天,每年从农历3月15至21日,是白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到大理来,就住在古城小院。吃,自己买,天天都逛菜市场;当然,还有鲜花饼和米线等特色小吃,大理粑粑,满是大理的味道。住,在民居,安静优雅;喝茶读书,看风景……

  在大理古城,十分喜欢各家各户伸出墙头或者招摇在大门瓦当上的簇簇鲜花,也喜欢石块筑墙瓦沟里长满苔藓的老屋,更喜欢沟渠里流淌的清清流水。

  在大理古城,早晚散步是两种不同的体验。清早幽静,新上市的水果散发着清香。夜晚喧闹,俊男美女不绝于市,各种美食迎面扑鼻。每走一步,都是同一个大理的不同气息。洋的,土的,都有……各省市改良的东西也有……

  记住大理,就得认真对待苍山、洱海和崇圣寺三塔。只有融入大理的血脉,才能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坐着索道上过苍山,坐着游船游过洱海,停留在崇圣寺三塔下坐了半天,多少了解了下城市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

  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833年-840年) ,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1108~1172年) ,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

  崇圣寺三塔集三种功能于一身,建塔艺术登峰造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1961年3月4日,崇圣寺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很值得一看。

  我们前后去大理3-4次,每次都在古城停留,特别交待一下。小狗丁丁,也去过两次大理,在洱海边海吓得发抖,它估计是狗生中第一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