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云龙山求圣果

老家建水,有云南第一名山云龙山,就在南庄境内。在南庄工作期间,徒步登过云龙山。那里有桃花幽谷,在幽谷旁有石梯步道,可以直接登顶。

云龙山在城北二十公里,海拔2122米,为建水北部较高的山。其秀丽清深,高竣幽雅,视野开阔,山上松竹竟茂,绿茶兴盛,冽泉涌注,鸟语花香,爽气宜人。“云龙毓秀”为旧志建水十景之一。《临安府志》载:此山“岗岭锦亘,上多古刹精舍,迤丽而登,清幽绝俗,为一郡之胜”。山上寺庙为明万历年间始建,清康熙年间扩建,从山脚到山顶有一、二、三、四天门。建有真武宫、兴圣寺、华严阁、古元宫、紫金城等寺观十多处。里面都有僧人和道士,这里非常奇怪。是儒佛道合一的圣山。

云龙山灵秀幽深,鸟语花香,高山古刹,组成云南名山胜景。《建水州志》称“云龙毓秀”为建水十景之冠。谓之:“山秀而深,高峻幽雅,琳宫梵宇丛列隐现之间,竹松竞茂,冽泉注周围十里许,溪声鸟语,爽气挹人,踏涧穿林而上,幽秀绝尘。”清代进士傅为记(建水人)题云龙八景:谷口桃花,石壁藤萝,虹桥锁翠,云峰夕照,天池印月,溪水流馨,静夜松涛,梵音遗响。风景真的是这样!
走进幽静的山谷,会荡涤你的灵魂!听罢古刹钟声,会让你超越了尘世。只要你进入云龙山,你必定会具有异样的感觉,不管你信不信神仙。到此,你都会变得虔诚起来。心也会变得单纯,不由自主的会去顶礼膜拜……云龙圣境就是这样的神奇。
据说云龙山的兴胜,始建明万历年间。其缘起从始基洞说开去。在兴圣寺对面山岗上,有一石洞,仅一室大小,洞门上刻有“始基”二字,旁有清乾隆间官至左副都御史的乡人傅为亡石刻诗文一篇,记述了始基洞和寺庙的由来:明万历初年,和尚圆相云游到此,见山色空潭,如入仙境,寻着这个曾为野兽栖息的石室洞府,盘腿打坐,修行起来。含辛茹苦,历时三载,在府城化募得笔钱财后便在山洞对面的傍山台地上建盖起山中首寺——兴圣寺。

《临安府志》又说:“山势穹窿,林木翁郁,溪水鸣环,桃花夹涧。绝顶为真武宫,左为云窝,为开化寺,直下为准提阁,西为华严界,为观音殿、兴圣寺,斗折而上为般着台,再上为幻隐室,折而下为翠隐庵,兴圣寺之左为一佛官,隔岭为始基洞,紫极官。”当年已形成十二瑶台四天门一城洞的规模,香火最盛时,共有僧尼七八十人。不知此地有多仙?风景有多绝?香客肯定无计其数,可惜现在看不见了。
风景现存的顶寺真武宫、四天门牌坊尚保存完好:一天门、兴圣寺、华严阁、三元宫还保存有部分古建筑外,其余仅留遗址。

如今,登上云龙山,过四天门牌坊,沿青石板小径,便可见一道断垣残壁,围墙里即是云龙山顶寺。寺里保存最完好的建筑是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的真武宫,又称凌霄大阁。殿堂规模宏敞,坐西朝东,三开间,单檐歇山顶,长14.8米,宽9.4米,前檐有勾栏望柱。宫前有2米多高的铜香炉一座,古松柏、腊梅把古寺村映得古朴幽深;宫内的文物依旧保持原貌,有极精致的木雕盘龙神龛,铜镜正中高悬,两侧铜瓶对称,龛前悬“威尊斗极”金匾额,气象庄严。宫内保存历史文物较多,有道释铜像九尊,形态生动,神彩飘逸,大者高二米余(坐像),小者也有一米多高,是比较珍贵的历史文物。

殿内供奉道释铜像九尊,形态生动,神彩飘逸,其中最大的一座像高达2米余,恬然坐于龙椅宝座,神态慈祥、饱满,衣纹雕饰清晰可辨,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文物。最小的铜像也有1米多高均为比较珍贵的历史文物。殿内墙壁上,还有清代、民国年间壁画及诗词条幅。画幅中有孔子、孟子和释迦牟尼造像,表明云龙山诸寺观在清末后期,儒、佛、道三教合一,互相影响的情形。寺中金碧辉煌,回廊畅通,真武宫前平台宽大,勾栏望柱三面环绕。正面与真武官对峙,为官内戏楼,敞不侵风,出不敝景,古朴雅致。宫前还有半月形水池,池上有石龙吐水,官的四周又有云窝寺、开化寺等屋宇楼阁组成方框形城廓建筑,因而整个建筑又名紫禁城,为什么会叫紫禁城呢?不得而知,难倒皇帝来过这里?

真武宫前左右两侧还有赑屃碑两座,碑高4米余,厚0.2米,宽1.6米,刻有《鼎建云龙山真武宫记),记载鼎建始末、其寺庙财产及功德等。碑侧有字记载:此碑石产城西南,700民夫用牵引搬运7天,行程70里方上得山来。另一碑,500民75夫,搬远6天,行程70里才上得山来,碑座赑屃系本山所产沙石雕凿。

多年后,又登上云龙山,进了真武宫,发现赑屃竟和清东陵的
赑屃相似,赑屃是龙生九子的六子,喜负重。也许它取名为云龙山,真的和赑屃有关。龙图腾为什么会在云龙山上,真的很搞不懂?!是哪个高人把京城的石像都搬到了这里?

深山多仙寺,来到云龙山,真的与其他山感受不一样,我一个无神论者,在这里,也会莫名其妙的敬畏自然,敬畏神灵。上一次去,几个人,不约而同的去摇签,一会儿摇得上上签,一会儿摇的下下签,好笑。这次去,去求“圣果”!有人在真武宫前种植了几株圣果,实际上是带刺的酸木瓜和葫芦。我花20块钱,买了两株,带至西双版纳,让它在我的水池边葳蕤的生长。如今,已有2米多高了……我觉得这个酸木瓜很神奇,会让我经常想到云龙仙山。抚慰我的乡愁。

记得云龙山上有条狗,名字也是叫云龙,会和我们莫名其妙的亲近,跟着我们走了好远,我们还可以用手摸它,主持说这是一条流浪狗,住在这里一年多了,不会走了,平常间吃点贡品。在半月池,我们用我们身上的饼干,喂了水池中的锦鲤,心情十分的怡悦,不知半月池的水从何而来……很神奇。

在云龙山的一个尼姑庵里,我们遇到一个80多岁的僧尼,独自一人守着古庵,我们给了她些香火钱,敲了敲悬在那里的钟,终声凝重,传了好远好远。如今的云龙山,因各种原因,交通不便,鲜有游人。这次,上云龙山,是开着轿车上的,风景看见了,脚力没有废……

感叹在山上修许多寺院,费时费力,耗资甚巨,平时出入也十分不便,为什么不把他们建在平地之上呢?是为了考验信徒吗?还是深山之中的修炼真的会得道成仙?百思不得其解……佛道儒三教合一真的少见,多神教和一神教本来就是冲突的一对,在这里为什么又会共生呢?

我登过很多的山,泰山、华山、嵩山、三岳;道教名山:崂山、青城山;佛教名山:峨眉山;风景名胜:武夷山、黄山、井冈山……都是各奉其主,没有儒道释同为一家的现象,也没有这样的感觉,敬畏,虔诚,怪异……
可能某一天会有结果,可能某一天我又会再上云龙山来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