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峨眉山
峨眉有仙山,慕名而去。去了解李白笔下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的迷人意境。
专门乘火车从昆明出发,坐的是硬座,经一天一夜的颠簸,到达峨眉。在峨眉山脚下的一个小旅社下榻。放下行囊,去了在峨眉山脚下的报国寺和伏虎寺。
这里溪水淙淙,浪花泛起涟漪。浓绿的草灌丛生,葱郁的楠木林,毛竹林如个个哨兵挺拔直立。湿气带来阵阵寒意,因为树木丛生,杆高蔽日,刚刚三点多就觉得天要黑了。因为担心游人太少,怕野生动物出没,步行速度自然加快的半跑半不跑,时不时拍下美景留作记忆。到了伏虎寺,汗水湿了衣服,时间也不早了!没有游览的景点只能作罢。于是便调头,回到旅店。
睡到两点时,旅行社的人就催起床,说是要去看日出,懵懵懂懂的起来,坐上景区的中巴,一路的猛赶,山道上布满了上山的车辆,密密麻麻,只看见一排排的车灯闪亮。我们在前面,回头看着长龙式的车队,兴叹!天还未亮,山门还没有开!但山门外,卖早餐的,早已排兵布阵,样样都有。我们买些热粥喝喝,揣着几个馒头和鸡蛋,就继续坐车,待山门开时,所有的车都蜂拥而上,到了雷洞坪,车不开了。只能徒步上山!10块钱租一件棉衣,一步一步的往上攀登。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黎明十分的天是黑的,地下是湿滑的,有时是扶着石头爬,有时是四脚四手爬,有时是人牵着爬,到天灰灰亮时,终于爬到了金顶。海拔3099公尺。金顶是峨眉山的代表性标志,十方位普贤菩萨让众人顶拜。因为雾气蒙蒙,没有欣赏到云海,只是感觉冷得发抖,冷得牙齿打颤,吃着干馒头,也无济于事。在金顶上,感觉空气被凝固了,这里静得出奇。耳边只有自己的呼吸声,看得见自己口中呼出的白气。很遗憾,没有看见日出,但是我们做了一回云中仙子,腾云驾雾,直上云霄。
在山顶玩了一阵,只好另择一条路下山。他们说洗象池那边有猴子出没,就选择这边徒步下山。手上还买了一些瓜子,想喂猴子。于是,下山,下山,脚癫的生疼。一个猴子都没有见到,山花野草也顾不得欣赏了。只是一个劲的往下走,上门容易下山难,一步一颠,早就颠散了架,走一步,都要冒汗。脚疼得打颤!
未料到峨眉山会如此之大,下山是如此的艰难,想着今天走不出去了。回望四周荒无人烟,只有些松树,石阶,是没有多少人会徒步下山的,大部分人是从雷洞坪返下去坐班车的,而我们觉得冒险,选错了方式,选错了方向,湖走乱走,走了好久好久,终于走到了洗象池……一步都挪不动了。还好,这里有许多的轿夫,和抬滑竿的人,抬滑竿的人说:“我们就在这里专门等走不动的人的!”,普通人若选择了这条道,走到这里就是极限,你不得不坐娇子。这里距山脚还有36里,不坐不行。
我们便择了两个滑竿坐,两个比我年纪大的汉子,举起了我,我坐在上面缓缓悠悠的害怕,到山道立起来时,我就下来,让两个汉子先走下去,我再尾随再坐!18公里路,就是这样的上上下下。两个中年汉子,累得满头大汗,脱了衣服,光着膀子,还是抬着我们,我望见他们的肩膀上都磨脱了皮,很内疚!在一个休息处,有卖烤肉的,我买了两块肥肉送给了他们,他们拿手抓起来,三口两口便把一大块肥肉吞进肚中……轿夫真的辛苦,继续下山,看见一位上了年岁的外国人,徒步的往下走,看了我们还笑笑,我们便害羞起来,脱下衣服蒙着头,继续由轿夫抬着下!
终于下到了山脚,有流水的地方,这里有许多古建筑,忘记名字了。
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我见过了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括为十景:“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渐渐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龙江栈道、龙门飞瀑、雷洞烟云、接引飞虹、卧云浮舟、冷杉幽林等。
峨眉新十景为:金顶金佛、万佛朝宗、小平情缘、清音平湖、幽谷灵猴、第一山亭、摩崖石刻、秀甲瀑布、迎宾滩、名山起点,无不引人入胜。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登临金顶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观日出、云海、佛光,令人心旷神怡;西眺皑皑雪峰、贡嘎山、瓦屋山,山连天际;南望万佛顶,云涛滚滚,气势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铺锦绣,大渡河、青衣江尽收眼底。置身峨眉之巅,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叹。
这些我都见过了,我的足迹来过这里!
后记:常坐办公室的我,因登了峨眉山,10天内不会走路,连上厕所都只能扶着墙走,不能下蹲,脚也不能落地,空前的疲惫和疼痛,散了架原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