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中国最窄的国土上

2021年10月24日 作者 superdingdinggou

  我们是乘高铁到达的珲春,出站后见到些俄式建筑,这里的风景与南国大不同了。找个宾馆下榻,拐个弯,居然找到一个川菜馆,饱餐后,入酒店。

  在酒店中,找到些旅游资料,预定了一辆车,次日去逛防川。

  珲春市,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一座“水在城中,人在画中”的东北亚明珠城市。位于吉林省东部的图们江下游,是吉林省最东端的城市,是中国唯一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的边境窗口城市,与俄罗斯、朝鲜山水相连,与日本海相望。珲春曾经是中国直接进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也是中国从水路到韩国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欧的最近点。以珲春为中心,周边分布着俄、朝众多天然不冻港。

  防川位于吉林省珲春市图们江下游入海口,从这里沿图们江顺流而下,约十五公里即可进入“日本海”。这里是我国唯一进入“日本海”的通道。也是我国唯一的中、俄、朝三国交界处,如此地理位置铸就了防川的独特。

  次日一早,师傅就来载我们,朝圈河口岸方向走去,圈河口岸是中国入朝的口岸,隔着一条图们江,就是朝鲜。我们一直是沿着图们江行进的。

  过了圈河口岸,我们的国土就剩下一条路了。历史上的防川有如一块“飞地”,防川与内地之间有两处“地峡”,最窄的洋馆坪段,左边是俄罗斯,右边是朝鲜,我国沿图门江岸有一小段路相通。1957年被图们江水冲断,中国没有路了,防川真正成为一块飞地,被俄朝夹在中间。因此当地百姓曾长期偷渡俄境出入防川,很危险。直到1992年8月,政府投资500万元建设洋馆坪大堤,经过挖石填江,填土筑路,在图们江中属于中国的“领江”上修建了一条江堤公路,大堤长 888米,宽8米,用青石填江筑成。位于珲春通往防川的公路上,将历史上的飞地“防川”连接起来。这是条重要的国防公路,虽是图们江的江堤,但作用巨大,我们再不需要向俄国租地,向朝鲜借道,它将祖国大陆连了起来,大堤高出江面2.5米,两侧异国山川净收眼底,令人无限感慨。

  防川是我国距俄罗斯、朝鲜半岛东海岸、日本、北美洲的海上最近点,也是离图们江口最近的地方。被称为“一眼望三国”的防川是中国与朝鲜、俄罗斯三国唯一的交界处,濒江临海,依山傍水,东南与俄罗斯的小镇包得哥尔那亚毗邻,西南与朝鲜的豆满江市隔江相望;俄、朝的两个城市由图们江上的一座铁路大桥相接。从防川沿图们江顺流而下,约15公里即可进入日本海。若把地图上的中国比作一只引颈高歌的雄鸡,那么防川就是雄鸡的下巴上的胡须,这条路最窄的路只有11公里。“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这是人们对防川的比喻。

  这条十多公里的长的中国最窄国土是清将吴大澂据理力争来的,原是通日本海的。可是,鸦片鬼清兵将界碑丢在半路,没有直抵海边,丢在仅距日本海十里处,这条最窄的国土就成了一条死路,被俄国人堵死了。图们江也被朝鲜收了。我们看得见日本海,却到不了日本海。珲春,由滨海城市,变成了内陆城市。悲哀!土字碑如今还立在那里,让我们望洋兴叹!

  防川边界处有第一哨所和望海楼。

  我们登上了望海楼, 在这里可以一眼望三国——俄罗斯,中国,朝鲜。望海楼于1993年建成,三层14米高,建筑面积650平米。外观如同碉堡一般,象征着中国军人的守土之心,楼内则辟成博物馆,馆内展出珲春的由来,和防川的历史,还有这块土地上的各种野生动物。这里的一片土地曾经是自己的庭院,现在只能站着看曾经是自己的庭院变成了别人家的,历史总是这么曲折。来这个景区游旅游,总会时刻提醒着自己,要牢记历史,不忘昨天的种种,奋发向上,为伟大祖国做出绵薄之力。

  下了望海楼,可以乘观光车去看土字碑,其实这是个边界碑,土字碑是国家一级文物,望着这个土字碑,感慨万千。不由得不想起了一个人……1886清朝光绪年间的左都御副使吴大澄,受命在这里勘探边界,发现俄方擅自将界碑立在了距离图门江入海口45华里的地方,而不是规定的20华里的地方。吴大澄据理力争,最后争回了15华里和图门江俄朝界段的出海权,就这样总面积10平方公里的土地,回到祖国的怀抱。

  我们下到图们江边,去乘坐快艇,向中俄朝大桥方向奔去,在中国界河内,游了一圈,见到大桥立即调头。唉,很是心酸。见日本海,难以出日本海啊!

  回来的路上,拜偈了吴大徴的雕像。吴大徴,江苏吴县人。同治七年(公元1868)进士,授编修,入翰林院。光绪六年,随吉林将军铭安办理西北边务,因功授太仆寺卿。十年,左迁副都御史,出使朝鲜,帮助朝鲜平定内乱。次年又奉诏赴吉林,与俄使交涉珲春黑顶子边界,收复俄侵占之地,并立碑五座,建立桐柱,自作篆铭曰:“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体现了中国人的尊严。他多次到珲春来,据理力争为我们讨回了这片天,这线地。他五次书写龙虎两字,字苍劲有力。

  走在中国最窄的这条国土上,得到了许多的启发,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会割地赔款,落后就会丧失一切……只有强大,才是硬道理。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关乎我们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