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是满清入关之前的皇宫,也是爱新觉罗氏的龙兴之地。380年前,清朝的开创者就是在这里,迈出了他们入主中原的最后一步。
沈阳故宫位于市旧城中心。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有建筑90余所,300余间,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距今近400年历史。规模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小得多。由后金第一代汗努尔哈赤开始修筑。努尔哈赤驾崩后,第二代汗皇太极继续修建成功。武功坊牌楼是进入沈阳故宫的门户,建于清初崇德二年(1637年),是沈阳故宫唯一有历史纪年款识的标志性建筑。
清代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
专程去沈阳,就是为了看一眼沈阳故宫,看看大清国是怎样一步一步由关外进入关内的。听听他的故事,看看他的老巢。
沈阳故宫的大门,没有像故宫那样宏伟,像一个大宅院。它以崇政殿为中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一条中轴线,将故宫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为故宫主体,崇政殿(金銮殿)为主体的核心,是皇太极处理朝政之所,配以飞龙阁、翔凤阁、师善斋、协中斋、日华楼。后面有凤凰楼、清宁宫,还有皇帝妃嫔寝居的东西配宫,以及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迪光殿、保极宫等。东路建筑以大政殿为中心,辅以左右翼王亭、八旗亭。这是清王朝入关前,八旗建制的象征,是早期八旗兵制在宫殿建筑中唯一的历史古迹。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办事于宫迁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沈阳故宫里的故事很多,最为悲催的是,那些为前朝殉情的忠臣,在故宫里有一块碑,专门诉说忠臣的故事,至于帝国将相的故事,有真实的,有杜撰的,早已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早已化成戏说和秘史。只是觉得到了这里,这里有他们的影子,他们是真实存在过的,他们也留下了存在的痕迹,他们也曾风光无限、或是悲苦莫名,只是现在都归于黄土。
我们也是一样的,卑微渺小,只需记着别太难为了自己,别太为那些浮云迷失了自我。想着这些我离开了沈阳,但沈阳小故宫的种种,记忆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