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是中国第五十六个被命名的民族,被发现时依旧留存着“刀耕火种”的原始耕种方式。一把竹竿,一把种子,把生活交给自然。一杯粮食酿的米酒,一串竹编的背篓,都取自自然,“刀耕火种”“刻木记事”,是这些大山儿女的特征,他们认为是创世女神阿嬷姚波保护着他们,他们生活在茫茫苍苍的原始森林中,不为人知。
基诺山——西双版纳基诺族的故土,基诺山是基诺族世代繁衍生息之地,位于西双版纳州境中部略偏东侧,面积为622.9平方公里,是西双版纳景洪市辖区内一个有名的山区。我国的基诺族,大部分聚居于此。西双版纳基诺山,古称攸乐山。西双版纳基诺山的古名,《普洱府志》中有着一段纯系传说的记载:“旧时武侯遍游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芒于莽芝,埋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撒,因此名其山。”昔日之攸乐山,似乎是依孔明留铜锣于山内而名。但史书上并没有孔明南征到过西双版纳的记载。 西双版纳基诺山一名,属当地基诺族语。“基”是舅父;“诺”是后代,“基诺山”就是舅父的后代居住之地。西双版纳这一地名显然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其时人们知其母其舅,而不知其父,舅父的社会地位极高,故有舅父后代一说。究其地名来历,可知西双版纳这片山地确系基诺族的故土。西双版纳基诺山位于无量山余脉,连绵起伏的山峦中,没有雄伟山峰,境内最高的亚诺山,海拔1691米,其他许多山谷的海拔都在900米左右。西双版纳基诺山年最高温度高达39℃,年平均温度在20℃以上,常年高温、多雨。
一进基诺山,就可以看见太阳鼓大门,可以听见太阳鼓的轰鸣,可以听见基诺族的歌声,看得见女神阿嬷姚波躺下的身姿,可以尝到基诺山的美味,可以踏着牛头牛角相嵌的地板去探寻她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