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看南靖土楼

2020年7月11日 0 作者 superdingdinggou

  在中国的建筑史上,南靖土楼算得一绝。云南也有土楼,但多是些简陋的土基,夯土筑成的小方屋,屋顶上盖些杂草覆土,很简陋,很是佩服福建的先民,为避战乱、灾祸,竟能够造出一村人,一寨人,一家族人的巨大聚居土楼,还筑在山青、水秀的地方。任外面风云变幻,土楼内自成一统。

  据传说,闽的先民是被秦国灭不掉的闽越人,秦汉以来,由于军垦戍边、战乱饥荒、社会动荡等各种原因,中原汉族士大夫阶层不得不多次告别家园,向南岭山区迁徙。在那里,他们繁衍生息,与当地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共同创造出了来源于中原又异于中原的客家文化。秦灭不掉他们,与土楼的防御,民族的彪悍,以及地势的险要有关。许多年过去了,土楼仍在。并且,越建越完善。南靖土楼遍布漳州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南靖土楼 成千上万,堪称“土楼王国”。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还有椭圆形、五凤形、斗月形、扇形、交椅形、曲尺形、八卦形、围裙形、塔形、合字形、凸字形、前方后圆形、套筒形、雨伞形、方圆结合形、马蹄形等,并且拥有最大、最高、最古老、最奇特的土楼。

  这些土楼实际上一个“大家庭、小社会”。可以说,土楼是客家人从南方高山密林向中原故土回望的眼眸,是客家人眼泪和仇恨的凝聚。土楼安住着客家人,足不出户也可以在土楼里安住许多日子。

  承启楼很著名,建成于清代康熙年间,因为动工时间都艳阳高照、天公作美,所以又被称为“天助楼”。同时,承启楼是福建现存的最高大、古老的圆楼,也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座土楼,所以又被称为“土楼王”。承启楼从外到里由四个同心圆的环形建筑组成,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环相扣。外环楼直径 73米,周长几近300米,共4层,总高12.4米。生土夯筑墙体,底厚1.5米,顶厚0.9米,每层用抬梁式木构架镶嵌泥砖分隔成72开间。第一、二层外墙不开窗,只在内墙开窗,从天井采光。第一层主要做厨房、膳厅,第二层主要用于储藏谷物。第三、四层做卧室。各层均以内向挑出的环形走廊作通道,并有四道楼梯,对称分布于楼内四个方向,作为楼层间上下的通道。第二环为两层楼,每层设40个房间,为会客的场所。第三环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为私塾。第四环为中堂。园内还有天井,水井,墙面还建有箭孔和槍眼,可以防御外敌。普通子弹根本打不通围墙,火攻也烧不到顶楼,构造极为巧妙。

  承启楼全楼有40叶房间、占地5376平方米,鼎盛时期曾经居住着80多户600多人。后来,承启楼也住不下了,又在五云楼和承启楼之间建了世泽楼。五云楼和世泽楼为方楼,承启楼是圆楼。方圆之间共同见证了江氏家族集成公这一支人丁兴旺的历史。

  我和老妈在一间间的土楼里转来转去,坐在外面的大石头上照了张相,有人在土楼里作油画,我买了一张1米多的油画,才花100元钱。唉!做画家也艰难啊!这张画,现挂在北京的家中,每每望见都会有些莫名心酸,会想起土楼,会想起那些穷画家。

  午餐是在土楼中吃的,吃得很丰盛,10多个人一桌,全是闽菜,但还合我们南方人的口味,参观了一天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