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
东岳泰山,是中华五岳之尊,自秦始皇东封泰山以后,泰山闻名于世,“泰山石敢当”“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等文字,如雷贯耳。泰山成为敢当担的中华精神象征,人们以一生中能够登临泰山为荣。“雄镇天下”的泰山,对我一直是个神圣、神奇、神秘的文化符号。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走进了它,解读了它。
清晨一进山门,就被十二根飞龙抱柱所震慑,由此感到泰山的威严。泰山是中国的国山呀,泰山安,四海皆安,泰山其苍茫磅礴的气势,平地就让你惊震。我们乘车沿盘山公路驶向泰山中天门。一路峰回路转,壑深瀑激,宛如潜流在林海中,向眼帘扑来的只有绿色。此时什么也没想,只有唐代诗圣杜甫的《望岳》千古绝唱在耳边响起:“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浏览了中天门后,我们决定徒步登越十八盘至南天门。
泰山在华北平原之东,东临大海,西靠黄河,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一路上,只见山中岩石峰嵘挺拔,云雾缥缈,诸峰时隐时现,玉皇顶高耸入天,身临其境,犹如仙山。怪不得至秦汉以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来泰山顶礼膜拜,御赐亲封。一路上见碑刻无数,“国泰民安”“稳如泰山”“泰山北斗”等石刻,比比皆是,已经上百年上千年。
上泰山最陡的就是十八盘,松山谷底至南天门的一段路,全程79盘,共计1633级。前393级称慢十八盘;中767级为不紧不慢十八盘;后473级为紧十八盘。当地有“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顺口溜。三个十八盘,不足一公里,垂直高度却有400余米。它镶嵌在两座山崖之间,石阶就如云梯,人在十八盘,远看就像小蚁,点点的移动。近看十八盘,山路几乎成70度陡坡,人们几乎要手足并用,才能攀爬。白云仅能擦汗,山风仅能清心。天地之悠悠,石阶无尽头,每爬一阶,你都会极度疲惫,腿越爬越酸,最后,爬至颤抖,南天门仍遥不可及,只得坐一坐,再爬一程,挥汗如雨,既想哭,又想笑。
3小时后,方爬到南天门,上了天街。这时,突然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坐在清风中,无限的凉爽。这时,风中来了一只猫,任我抚摸。风中又刮来了一张票,不知是上天垂怜,还是我的运气好,四顾无人,这是一张下山的索道票……
走过天街,爬上日观峰,一览众山小,看见了秦皇封泰的金字榜。日观峰位于泰山玉皇顶东南,因可观日出而名。相传古时,在峰巅西可望秦,南可望越。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曾在此设坛祭天。日观峰东北面有条似圆又扁的巨石长长地横出,斜刺青天,显示了巍巍泰山的坚强力度与阳刚之气。观峰石刻遍布,如“俯察万类”、“目尽长空”等。峰东侧有观日长廊,全长30余米。亭廊相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夺目。峰北有巨石长长横出,斜刺青天,俗称探海石。登石可朝观日出,暮赏彩云。大家都爱捡泰山石,作为镇宅之宝,我们也捡了一块,以示纪念。
一路读着碑刻回到南天门,下望爬南天门的人,接踵而至,他们都是英雄,泰山虽然风光无限,我们无力再下到山底。于是,拿着刚才捡到的那张索道票,一溜烟就下到山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