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抗日岁月,观冉庄地道战遗址
外婆是个老革命,解放前加入地下党,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嫉恶如仇,爱看抗日剧,爱读红色史书。听说河北保定有个冉庄地道遗址,是《电影地》道战的主要拍摄点,说要去看看。
一日,我们一行五人,专程从北京赶赴保定,再由保定乘汽车去清苑县后辗转来到冉庄。冉庄在平原上,一进冉庄,就进入了电影《地道战》的场景,有敌碉堡,有抗日标语,村子是老村子,全部由土坯或砖瓦筑成,村口有石碾,有报警的老钟和老树。房子一间接一间,高高矮矮,你可以上我家的房,我可以进你家的屋,村子的景象,和电影中的完全一致,正好我身穿了一件黑色的皮衣,戴着黑色的圆镜,父亲为我扣上一顶帽子,我活脱脱的变成一个“汉奸”,而父亲戴着一顶圆帽,正好扮演敌后武工队。母亲,和外婆扮成了八路军,二姨扮成了国民党,全家演了一出戏,还为各自的角色大笑了一场。
地道的入口在一个房子里,黑漆漆的,入口很小,进入地道,地道只比人高一点,狭窄阴暗,还泛着一股霉味,时不时有岔道,有向上的洞口,这些洞口会通往村庄里的人家的灶台或炕下,有些岔道会通往村外,坑里有许多陷阱和射击孔,有指挥部、休息室、储粮室,设有路牌和油灯,还有地下兵工厂、翻眼等多处秘密设施。这是抗战时期老百姓为躲避敌人的坚壁清野而费工费时挖出的自救坑道。其实,就是一个避难所,不像抗日神剧里的神话。地道是老百姓被逼无奈的选择,可见日寇是多么的猖狂和灭绝人性……我们再也笑不出来,并为我刚才的扮演感到内疚。
是啊!我们在和平环境中长大,忘记了战争。其实,国弱便会挨欺,国穷就会挨打。
我们在地道中钻了一个多小时,出口在一户人家的马槽旁,这户人家被辟成了博物馆,展出了许多抗战物品,展示了地道的挖掘过程,老百姓,用镐头挖,篮子盛,是黑夜中悄悄的把土运出,抗战中涌现了高传宝式的英雄,中国的百姓就是用这种无声和日寇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冉庄地道先后经历过11次大大小小的巷战,毙伤日伪军百余人,并缴获许多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冉庄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平原抗日军民的一个创造,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一种有效的作战形式,既消灭了敌人,又保存了有生力量。这些数字和文字,永远的铭记在心头。
夕阳西下,我们听着“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的音乐,回到了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