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天下第一长联,寻唐标铁柱

2020年2月23日 0 作者 superdingdinggou

  天下第一长联,在昆明大观楼。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叠阁凌虚,层楼映水,含烟晓雾,金碧联辉,但是使这一昆明名胜闻名遐迩的不是这心旷神怡的风景,而是数十年后横空出世的180字长联。上联写滇池四周风光,像一幅山水画;下联记云南历史,如一篇叙事史诗。长联气势磅礴,意境高远,悬于楼前,扫涤俗唱,令人击节叫绝,“闻者莫不兴起,冀一登临为快”。

  上联云: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云: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此长联为孙髯所写,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这幅长联。

  用现代语,似乎可以这样解释上下联:

  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小鸟和几抹灿烂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枉费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多么令人感慨的长联啊,许多年后,它还残存于梦。总以为长联中的史实已不存在,是为了文字对仗公整而写就。但是,却在一篇文章中看见了云南确实存在“唐标铁柱”,还为铁柱专塑了一个庙宇,这个庙宇就在云南弥渡。兴致嫣然,我们便寻弥渡而去……

  弥渡在滇西,旧大理国。铁柱庙在弥渡的一个小村庄里。我们想象,可能年代久远,铁柱庙可能是个破败的小庙,左问右问,终于找到了供奉铁柱的庙宇。

  天啊!原来铁柱庙是这样的巍峨神圣,还有人把守。南诏铁柱庙整座庙宇占地震6000余平方米,由大门、照壁 、拱桥、砚池、山门、两面三刀戏台、两休闲廊、五厢、七殿组成三进三院的古建筑群。清式建筑风格,精美得让人惊叹,庙宇里有大树遮天蔽日,有小桥流水,有玉兰开着紫色的花朵,玉兰下佐有香花绿草。地面是青石铺就,桥栏石雕精美,庙宇庄严肃穆,庙的正殿中,供奉着一根乌黑的铁柱,铁柱高3.3米,周长1.05米,重约2吨,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至于建柱的原因,有多种传说。最盛行的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平定南蛮,缴兵器,铸铁柱记功,后由南诏世隆重铸。

  实际上是,公元7世纪中叶,我国西部吐蕃奴隶主政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在南方与唐争夺四川边境和洱海地区,严重威胁到唐朝在西南地区的利益和安全。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唐朝派遣唐九征为讨击使,击毁吐蕃城堡,拆除了吐蕃在漾水、濞水上的铁索桥,切断了吐蕃与大理洱海地区的交通,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唐九征就立铁柱记功,这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里“唐标铁柱”典故的出处。

  唐标铁柱永远标志唐朝统一国家的丰功伟绩。

  能为一个铁柱塑庙,全国仅此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