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阿瓦山——西盟司岗里
佤族是中国的土著民族,1949年全国解放后,才解放佤山,佤山还处在奴隶社会阶段,原始社会介于奴隶社会之间,保留着部落,部落之间的战争不断,互猎人头,并悬挂寨门祭柱上,作为胜利者的象征,威慑外族。1958年,最后还发现猎人头。他们是世界上最彪悍最原始的土著之一,堪比亚马逊的原始部落。每当提到佤族,便会想到司岗里、木鼓、镖牛……
佤族部落很神秘,春节时分,是司岗里最疯狂的节日,司岗里,既是故事,也是地名,又是舞蹈,“司岗里”是佤族民间流传的古老传说,“司岗”是崖洞的意思,“里”是出来,“司岗里”就是从岩洞里出来人。后专指佤族居住的地方,印证了这个民族的古老和原始。
西盟有个司岗里,信奉的是原始宗教,保留着敲木鼓的习俗,木鼓是母系氏族的象征,敲响木鼓,既表示欢快,更主要的是祭祀,希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司岗里的舞蹈类似女巫,主要是女性,在脸上涂有类似印第安人的花纹,披散长发,激烈的舞动。既甩发,又跳跃。不表现生活中的场景,而是表现一种图腾,近似疯狂。
一日傍晚,我们一家人走进了司岗里,司岗里的空地上,用木柴燃起了篝火,男男女女的佤族一圈圈围着篝火舞动,我们也是加入了进去,跳啊跳,叫啊叫,跳得满头大汗,喊的声嘶力竭,没想到舞蹈是这样的原始和粗狂,连我们自己都分不清我们自己是不是现代人,回到住处,睡不着,回想着司岗里的传说,天还没亮,就爬起来,走进了司岗里的摩梭龙潭湖,这是一个比邻缅甸的神秘湖,听说它和缅甸的那个湖,是姊妹湖,同清同浑,摩梭龙潭湖一年中总有几天是浑浊的,但忽然又由浑变清,湖面很大,很静,静得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和脚步声,湖面上腾起阵阵水雾,树梢上也滴着水,各式各样的怪树站立在旁边,阴森恐怖。待天亮一些,看见龙潭里倒扶许多枯木,如龙如蛇,十分怪异,有枯枝伸出水面,如怪兽的爪牙,有些匍匐在水面,上面长着叶子,远远望去像蛟龙出水,潭边还有一大块湿地,长满芦苇。有一些浮草,结成团,看似干燥,人一上去,即没入水中,这里既然是些诡异的浮草团,稍不慎,你就会落入水中被水吞没。
走过湿地,天泛亮了,湖边逐渐有了行人,待我们走过栈桥,来到一个开阔地,突然听见木鼓响起,就见一群光着上身的佤族男子,举着牛头,赤脚在跳镖牛舞,场面十分震撼,赤脚赤身,手持标枪,再现镖牛场景,舞毕抬着牛头献祭毕魔爷,我们便追随着献牛头的队伍,上了毕魔爷的山。立刻被成千上万,满山满沟的牛头震撼,这些牛头实际是水牛的骷髅,一排排的列在山边,一排排的挂上树梢,整个山谷尽是白茫茫的一片牛头,阴森恐怖,望着这些牛头骷髅,让人想起猎人头的旧习,惊出一身冷汗,快步的离开了毕魔爷。
司岗里旁有个里坎瀑布,栈桥尽是竹钩构成,站在上面,可以遥看瀑布层层叠叠的落下,瀑布下倒伏着些巨大的树木,还有黑石崖,有人在山崖底的洞里,捉到几条无鱼鳞的怪鱼,十分的怪异,他们竟然在山崖边用树叶包裹鱼烧烤起来,再现了土著人的原始……
后记:回来翻文献知道,真正的司岗里,在60年代初期,中缅两国重新勘定边界的时候,司岗里被划归了缅甸。外乡人要是去司岗里,手续非常麻烦,于是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但是司岗里不管属于哪国所有,总是佤族老祖先出世的地方。因此,许许多多的佤族人民,经常会过境到司岗里朝拜,同时把那里的山崖岩洞、溪水飞瀑、树木花草、飞禽走兽、蓝天白云都绣在他们的衣服上。佤族人始终记住:我是从神圣的司岗里走出来的阿佤人的后代,司岗里的灵气总会与我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