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漂流最后的澜沧江

西双版纳的名山是野象谷,西双版纳的名水是澜沧江。澜沧江这条国际河流一出勐腊的关累界碑,就叫湄公河了。关累是澜沧江流经的最后一村。在这块神奇的边土上,不仅有一泻千里的江,人迹罕至的原始大森林,曲折漫长的国境线,更有“绿三角”——中老缅三国交界点叫人留连忘返。

六月,我与同行数人沿江作了关累港——三国界碑漂流。我们跳上一艘敞篷机动船,悠悠然滑向江心,江面宽约一、二百米,中国与缅甸隔江相望,山上的草木村舍全可看得清。江水并不急,流得很宁静,很随意,它甚至带了过浓的温顺与缠绵,船可以任意去漂,无须作攀援跋涉之苦。倚在船帮上默读两岸的群山就行。弯子很多,水底有暗礁,江水围着礁石,前后迂回,两岸的层峦叠嶂也就争着显示自己的妩媚。每当船转一个弯,就会迎面扑来一股爽人的风,这时,我就将整个身子伏在船帮上,顺着河谷追视这幅无尽的流锦,一时如离尘出世,不知何往。
江岸的礁石,经多年水的冲刷留下许多孔洞又镀上一层铁黑再加上当初隆起时的皱褶,就自然得可爱,或婉蜒如龙或静卧如狮,既像一本本相叠的大书又似一柄柄抖开的扇子,全无一点尘俗的浸染。山岩上是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长有奇异怪诞的树木。让你想起了有巢隧人的神创世界,伏羲神农的造物天地。藤垂草掩,间或有啄木鸟“梆梆”的啄木声和“哞哞”的猿叫……这是野生动物的天地呢!
船拐过一道弯,江渐行渐窄,山也更逼近水面而氨氯葱郁,白云滞留不飞,它也爱这 山水。山上的原始林,扎成了一座绿色的天门阵,直排上云天,而半山上的绿树又密匝匝地挤下来,争相弯腰近水,还有串串紫花斜伸至水面,仿佛是跳离红尘的空谷佳人,远处高高的树上有红红的浆果和一团团的绛红……同行一声“哦嗬……”的呼喊,四面回声,惊起浆果树上的猿猴纷纷荡离枝头,窜入密林中去了,原来树上的团团绛红竟是几十只觅食的野猴!“看,那是什么?”哦,一只一米多长的巨晰爬在近水的礁石上晒太阳,任同伴怎样呼喊惊吓仍无动于衷。“扑”倒是草丛中窜出一只锦鸡,扇动亮丽的红羽从中国飞入缅甸的山林中去了。鸟们是无国界的。
河身又转弯了,一弯出一个空旷来,如海滨浴场,有黄沙拥岸黑石兀立。船工说:“三国界碑”到了。船在黑礁旁靠岸,这礁也真奇,虽高低错落表面却很光滑。

如屏风左右张立,又如石雕随意摆放,旁有流水,岩有悬泉,青山拥黛,柔纱垫底,是诗也是画,我们爬上礁石的山,钻进了原始森林,见近江的一小块空地,赫然耸立着一块高约2米的三面体界碑一中老缅45号界碑。碑北面是中国,碑东面是老挝,碑西南面是缅甸。一块界石将一块疆土分为了三个国家。在这里,只须一步,你便闹出“三国游”了。界碑旁有株望天树,冠如巨伞,覆盖着好大一块土地,这树,既为缅甸送凉,也给中国和老挝遮阳,它的根,也许深入三国了呢。边境无战事,界碑旁没有军队,没有刀光剑影,没有铁蒺藜布网。中老缅就这么相间相错,相环相绕,相思相守地美在一起,美得难解难分,让你难以名状,难以着墨,一切是那样的和谐安宁与自然。过去只知鸡鸣三省,在此却是鸟鸣三国了。我才信,原来人间竟有这样的妙处!关累,好神奇迷人的边土……
沉思中,我们靠在界碑上,望着远去的湄公河,也变作了一片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