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里山水——寻梦·咸丰·板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梦,我有一间小屋,背靠青山,面向绿野,溪流回转,春暖花开……

城市让我累了,病了,我疲惫的身心需要吸氧换血,我的灵魂需要疗伤。

寻梦,寻梦,我在寻找那个心底永远不死的梦境,能够让我敛翅歇息的地方。

我知道,那个地方一定兀自在哪里,等我,等我跋山涉水,去亲近,去耳鬓厮磨。

恩施终于被人发现,口口相传,那是上苍赐予人间的最后一片净土。

慕名而趋。

恩施比邻张家界,喀斯特地貌赋予它仙境般山水。
进恩施,下咸丰,入板桥。一路走来,心已被绿山绿水锁住。

绿,无边的绿。绿得石缝里开花长叶。

静,不被打扰的静,一根针落地有声。

清溪环绕,自然流淌,小路崎岖蜿蜒,路边的野蔷薇开得正艳,野兰和猪棕草挂在小瀑布边上,折耳根露出肥硕的叶片,全是自然的模样。

一道山梁挡住尘世的喧嚣,山沟里,散落几户人家。

一切仿佛是梦,看着蓝天慵懒飘过的彩云,我知道,梦里的山水就是这里了。

我有亲戚在板桥,借人家的屋檐,看我爱看的世界,一住便不想走了。

第一天,落日余晖中,去望千奇百怪的山石中自然流出的泉水。山泉没有名字,但见山脚的石缝中汩汩泉水喷涌而出,如趵突泉般倾覆如盆,形成一方绿潭。溢潭而出的水自流成溪,曲曲流转。

土家族的山民,以竹槽,木槽引泉入家。

我们则在石溪中淘米洗菜。

一道菜是翻捡溪石下的小蟹,在火塘中烤熟捣碎,佐些香菜,蒜泥做成肉松。

二道菜是采路边的折耳根凉拌。

尔后便是炖党参,和竹荪烧汤,全是原生态的自然美味。

第二天,我们背着播放器,哼着山歌去放牛羊,黄牛和白羊,像是陶醉于音乐,乖乖的领着我们向山里走去,一条白沙石的小路通往三面环山的山谷,走到满是山花野果的地方,就让牛山遍野撒欢……我们则去摘“黄泡”、“紫泡”、“红泡”的酸果,甜果,一吹口哨,吃饱的牛羊,自个跑回我们跟前,让我们逐一抚摸,温顺的沿路折返……

在竹林下的土坎,我发现些像鸭蛋般的“紫蛋”长在土里,好奇的一个一个把它从土里抠出来,原来这些是即将破壳的竹荪,也只好扒来一堆土,将它们栽在土里。

第三天,天刚亮,就去竹林看仙女菌——竹荪在薄雾中露出一个个小帽,小帽下是一袭镂空的白裙,就像一群含羞带笑的仙女。不经意间就捡了一箩。

第四天,上午背一个竹箩,钻进一望无际的青沙帐,扯猪草,喂一头大猪四头小猪。下午去挖彩色土豆,吃烟熏的猪肉。

再后,去山地种红薯,数野猪脚印。

再往后,夜对斜月,在晾台上轻歌曼舞。

再往后,更慵懒,山林中捡几朵菌子,树上掐几枝香椿,回家炒鸡蛋。
在咸丰,数几千阶石阶,登上望城楼,听山风岚岚,看云卷云舒。
在歌乐山高高的樟脑树下绣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假装是一个咸丰人去赶集,去卖菜……
一晃,小半年过去了。还觉美景没看够,启程回京,还想溪边的青石栈道,还想飞泉流瀑,还想吹弹可破的梨果“长十郎”。
恩施,咸丰,板桥,是一幅天生的水墨丹青,当你在都市无路可走,伤了病了,记得去恩施这大美的山水疗伤……